logo 残烛人生——【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来源,禁止任何形式商用。
网盘 日历 管理
老潘网志: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将历史写在今天,把今天写进历史。 今天是:
潘传振:《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备课笔记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19世纪30—70年代,社会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

1.原因和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凸显,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阶级矛盾激化。这是根本原因。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从美国席卷到欧洲;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无法克服,这是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

(2)阶级基础: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政治权利极其有限,境遇悲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改造的天才设想)等。

【资料】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在工人进行阶级斗争的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希望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其中,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只能是一种“空想”。

这些改革者肯定没有考虑过革命或阶级斗争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被付诸实践。而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才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借鉴人类成果,总结经验教训,致力理论研究。这是主观条件。比如,1846—1847年间,他们先后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了正义者同盟,并帮助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正是该同盟的纲领。之后在1848年欧洲普遍爆发革命之际,马克思、恩格斯又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指导阶级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2.标志和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一,即科学社会主义。

①阶级斗争学说。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那就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时还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的任务)

②社会发展规律。肯定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强调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联合斗争策略。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

——马克思《“莱茵观察家”的共产主义》(1847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对应三大理论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指阶级斗争理论,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主要指剩余价值学说,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

①剩余价值学说: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

②唯物史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科学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鲜明提出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成熟。

【资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

【资料】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1842—1847年,孕育和准备,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哲学的贫困》发表;1848—1871年,诞生和成熟,《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建立,《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巴黎公社革命;1871—1889年,完善和丰富,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杜林论》《自然辩证法》,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出版,1889年恩格斯去世。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曜

3.意义和启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的理论。

①科学理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针和方向。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②思想武器:无产阶级斗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思想武器。19世纪中期起,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的影响日益扩大,是亚洲和美洲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武器。

③政党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④历史启示:马克思主义不仅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还有力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良,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运用,避免教条主义。

【资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学说,是科学的信仰。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性,体现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立场、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品质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态度: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理论基石;科学立场:以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建构起点;科学方法:以全面彻底的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工具;科学标准: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检验准则。(青岛大学教授邱慧青)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共同利益、共同敌人、联合起来”的背景下,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实际上的领袖。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阵地,1876年被迫解散。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中,又成立了第二国际(1889—1914年)、第三国际(1919—1943年,共产国际)。

【资料】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2.巴黎公社(1871年3月):爆发偶然性,措施革命性,失败必然性,意义深远性,教训深刻性

(1)原因:归纳起来讲,是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是特殊条件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偶发的城市革命,不具有历史必然性。具体说,是因为普法战争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卖国投降,对内镇压人民,在如此紧急和特殊时刻,国民自卫军采取非常举措,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2)过程:1871年3月18日,占领政府机关和战略高地,建立巴黎公社政权。5月28日,政府反扑,革命失败,仅存72天。(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措施:涉及政权建设、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①政治上:政权建设体现无产阶级专政性质,涉及国家机器改造和民主政治尝试等内容。如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工资。

②经济上:经济措施体现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涉及生产资料分配和工人权益保护等内容。如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③教育上:用世俗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大多没有实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巴黎公社的第一个崭新创举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政权机关。其政权具有四重性质:工人阶级政权、社会主义政权、多派联合政权、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政权。第二个崭新创举是工人政权实行民主执政,全面开展政法建设、财经建设、文教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和外事建设,是兴建社会主义新社会开天辟地的空前试点,马克思确认它是“新社会的光辉先驱”。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

(4)评价:(爆发的偶然性,措施的革命性,失败的必然性,意义的深远性,教训的深刻性)

①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在于领导策略失误;客观原因在于反动势力强大;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时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当时历史发展潮流仍是资本主义,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工业革命完成,成为世界上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其中,主观失误的表现:未能建立工农联盟,缺乏统一、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乘胜追击和击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军事准备不足等。

历史表明我们错了,“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资本主义“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 年至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1895 年)

②历史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阶级斗争、政权建设、经济措施等),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国家机器、工农联盟、科学理论等)。

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精神指引)

——马克思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③经验教训。三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对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三大教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

上一篇:潘传振:《两次工业革命》备课笔记
下一篇:潘传振:《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和民族独立运动》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