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来源,禁止任何形式商用。
网盘 日历 管理
老潘网志: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将历史写在今天,把今天写进历史。 今天是:
潘传振:《两次工业革命》备课笔记

借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英国是最先发生这“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实际上,欧洲领先于世界的不是它的基督教信仰,也不是它的政治制度,而是它那辉煌的工业文明。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一、工业革命:世界近代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即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同步、交叉进行的。

【资料】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生产关系领域的社会革命。工业革命常常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视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技术革新,这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改良蒸汽机的应用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机器制造机器标志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在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受其影响,在19世纪中后期完成了工业革命,与此同时,德、俄、日等其他西方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文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巨大变革。

1.原因和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

(1)政治上。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之一,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和革新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前提。“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内政局稳定,政府还实行专利保护政策。

(2)经济上。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和大量的海外扩张,积累国内市场、原料、自由劳动力和大量资本;拥有最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获得大量廉价原料的同时,巨大的海外市场直接呼唤工业革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使得机器发明和使用成为可能。

【资料】圈地运动。14—15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行圈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造就了大批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3)文化上。文艺复兴期间,近代科学产生,特别是牛顿力学体系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作为欧洲科技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需求,热心技术改进,生产技术获得很大进步。

以上条件中,制度是政治前提,经济是根本动力,市场是直接原因,科技是理论基础。到18世纪中后期,西班牙、葡萄牙仍是封建统治,荷兰工业资本不足,法国阶级矛盾尖锐,美国尚未独立,德意志和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英国那样,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了。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种种条件,诸如丰富的煤铁资源、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政局、流动的社会结构、尊重市场价值的政府决策、健全的财政金融体制、便利的交通运输、浓厚的科学技术传统、科学的簿记制度、进取上进的新教精神、健全的专利制度等。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而言,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进程与成果:英国工业革命从纺织领域到动力革新,再到交通运输,环节和部门之间互相推动,成就巨大。首先是新兴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并非传统的毛纺织业)实现技术革新,发明和使用机器生产,1764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使用,带来“纺”和“织”两个环节的连锁革新。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推动矿冶部门的技术革新。棉纺和矿冶部门的技术革新推动动力部门的技术革新,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为工业生产提供新的动力。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火车和汽船相继发明和投入使用。以上共同构成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中蒸汽机改良是最主要的成果。

(1)纺织领域: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纺纱)、水力织布机相继问世,棉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此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2)动力领域:1785年,经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19世纪初,美国富尔敦发明的汽船、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先后问世,成为交通运输革命的重要成就,极大地改善了水陆交通状况,扩大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漆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份为瓦特发布的讣告(1819年)

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3.影响和认识: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文明的深刻变化,推动人类由“水力时代”进入“蒸汽时代”,由“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具体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1)政治上。工业革命推动19世纪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统一运动的兴起,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1865年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等,资产阶级逐渐掌握国家政权,在资本主义相对发达的英法美等国,工业资产阶级成为政权的掌握者。在社会关系上,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暴力统治的工人运动逐步兴起。

(2)经济上。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方式由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操作;生产组织形式由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应运而生;经济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日益突出。同时,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时间观念、消费习惯、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发生巨大改变。

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

(3)思想上。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世界三大思潮。其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张自由主义,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预,反对重商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成为工人运动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成为一股思潮;以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等为标志的民族振兴(复兴)运动,以亚洲革命风暴为标志的民族独立运动等,民族主义也成为一股世界潮流。

(4)国际关系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到19世纪中期,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格局方面,英国居于世界贸易的中心,成为“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发起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殖民扩张,亚非拉地区和国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18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

(5)负面影响。工业革命过程中还带来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推动欧美西方各国提升国家治理水平,警示经济发展要与环保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延伸】(选必二)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是改良蒸汽机的使用,手工劳动被机器大生产取代,随之带来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大变革;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呈现出纪律意识、流水作业、昼夜倒班、统一供应、合理调配、严密监督等特征;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效率,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工业革命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城市化进程、交通运输进步、乡村改变和农业现代化、时间观念增强、教育推广和文化素质提升等,消极影响表现为贫富分化、阶级矛盾、经济危机、殖民扩张和环境破坏等,特别是早期工人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疾病威胁等,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延伸】(选必二)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9世纪,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国际货币结算频繁复杂,英镑、法郎、美元出现;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形成。

【延伸】(选必二)近代医学成就:西方近代医学进步,有效控制很多疫病传播,18世纪晚期,英国牛痘接种法,天花发病率大大降低,19世纪细胞和细菌学说发展,法国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近代以来,西医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基础上,借助于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包括17世纪血液循环规律、显微镜对微生物的细致观察、19世纪实验药理学等;明末清初和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中国,促进中国社会进步。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技术革新。

1.背景条件:参照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思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1)政治上。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统一运动风起云涌,主要的西方国家都确立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提供了政治前提。

(2)经济上。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以武力做后盾,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将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范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实力更加雄厚。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下降,素质要求提高。科技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

(3)文化上。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发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王斯德《世界通史》

2.主要成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电力的开发和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输变电技术完善,各种电器产品层出不穷,这是最主要的成果,人们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电力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部门。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等快速交通工具出现,推动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的产生,大大改善交通条件,成为新兴的工业部门。

(3)化学工业的兴起。以石油开采和提炼、化学加工合成材料的生产为标志,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业)也成为这一时期的新兴工业部门,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主要是以炼钢技术进步和钢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包括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等部门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1882年,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在家里,爱因斯坦每天都能听到父亲工厂里“汽笛鸣叫”奏响的劳动序曲,电枢和线圈成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手中的宠物。同时,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并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凡此,在他那个时代,有哪位物理学家曾在攀登顶峰之前将如此众多的必备前提集于一身?

——【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

3.历史意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致,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理解。

(1)政治上,推动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走向成熟;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争取权利展开斗争,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新高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

(2)经济上,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工业化;经济结构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化;生产组织形式出现私人垄断组织;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的衣食住行、文教体育、休闲娱乐等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3)思想上,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思想出现,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

(4)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就是帝国主义,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西方列强掀起新一轮殖民扩张和瓜分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市场体系、殖民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同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资料】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表现在电力、石油、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和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放弃自由竞争的经济原则,采取兼并、联合等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以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等为主要形式。其实质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存在阻碍竞争,加剧了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政治上出现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趋势,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国际关系上,帝国主义垄断集团掀起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和瓜分世界的狂潮,国际秩序的不公更为严重,同时帝国主义不平衡性加剧,相互扩军备战,导致战争危险增加。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条件一致,都属于技术革新;进程一致,都有动力革新;影响一致,都对经济、社会、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二者存在明显区别:一是发生的国家不同,前者是英国“一枝独秀”,后者是多个国家“遍地开花”;二是产业结构不同,前者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后者主要是重化工业;三是科学成分及重要性不同,后者在科学与技术结合的速度和力度比前者更加明显。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归纳】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开始显现;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延伸】(选必二)近代水陆交通: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环球航行成功实现,同时欧洲人还开辟出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至此全球航路建立;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红海和地中海连通,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工业革命推动陆海交通发展,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后,欧美各国纷纷建立铁路网,人类步入铁路时代,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远洋轮船开始出现;近代交通带来社会变迁,中国清江浦、郑州,美国纽约、英国曼彻斯特为代表的城市兴衰就是最好的例证,交通革命带来信息传递的加快等。

【延伸】(选必二)近代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城,以英国最为典型,1851年其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代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包括电梯的发明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等;近代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发展,包括水网建设、煤气灯和电灯的使用、电报电话的普及、地铁的问世等;近代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烟尘污染、污水蔓延、贫富分化、工人困窘等,人们生活受到威胁。

【延伸】(选必一)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19世纪英国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和乡镇自治;法国大革命后,形成市镇自治制度;工业革命后各国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法,社区组织开始形成;近代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积极探索济贫、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延伸】(选必二)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历了数百年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17、18世纪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商品输出成为主要的侵略手段,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扩张手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近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商贸中心转移、经营方式变化、商品种类数量增加等;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同时大西洋三角贸易、印度洋和太平洋丝银贸易等逐渐繁荣;新的经营方式包括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等,最有名的就是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实际上是垄断贸易的殖民机构;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原产美洲的物种外传,原产美洲、亚洲、非洲的香料、烟草、咖啡、可可、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黑人奴隶和鸦片也成为特殊商品;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改变着国际贸易格局,17世纪的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帝国“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

上一篇:潘传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备课笔记
下一篇:潘传振:《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