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潘传振:《19世纪70、80年代边疆新危机》备课笔记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印度在19世纪30年代已经成为其侵略亚洲的后方基地。19世纪30年代,法国从中南半岛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40年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资本主义生产飞速发展,垄断开始代替自由竞争,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远东地区是帝国主义激烈争夺的重要场所,中国的辽阔边疆早已成为外国侵略者觊觎的对象,于是列强加紧对中国周围邻邦及中国边疆地区进行侵略,使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

1.沙俄、英国对新疆的侵略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就十分重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中国新疆接壤的沙俄和控制印度的英国在新疆展开角逐,这引起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危机。1864年,乘全国各地发生农民起义之机,新疆地区发生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的暴动,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整个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则以“安定边境秩序”为名,向伊犁地区发动进攻,占领伊犁地区。俄国此后占领伊犁地区长达十年之久。1875年清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新疆平乱,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经过一年半的战争,击败阿古柏匪军,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接着清政府派崇厚为出使俄国大臣,前往索还伊犁。崇厚昏聩无能,与俄擅签《交收伊犁条约》,把伊犁西、南大片土地割让给俄国,引起国人激愤。1880年清政府又派曾纪泽使俄,交涉改约。经艰苦谈判,1881年重订中俄伊犁《改定条约》,争回了伊犁南境大片领土,以西境较小地区交换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取左宗棠“故土新归”之意),任命湘军将领刘锦棠为巡抚。新疆设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行政管辖。

2.美、日侵略台湾与日本吞并琉球

台湾地处我国东南海上,是我国东南海疆的屏障,物产丰富,经济、战略地位都极为重要。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列强自入侵中国起,一直在觊觎台湾,尤其是美国从1847年起就多次非法“勘察”台湾,企图染指。1867年,美国借口罗佛号事件,两次派海军陆战队到台湾南部琅桥(今恒春)登陆挑衅。台湾人民奋起反抗,挫败了美国武装侵台的野心。此后,美国政府转而怂恿和支持日本对台湾进行侵略,自己为日本提供军火、船只、指挥官,伺机从中渔利。

明朝初年,琉球王国就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宗藩关系,是中国的藩属国。1871年发生“琉球船民事件”,日本企图利用这个事件发兵入侵台湾。1872年,日本封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强行把琉球视为属国。1874年初,日本设立“台湾蕃地事务局”,借口琉球船到台湾避风被当地人劫杀,出兵3000人攻台。日军在琅峤登陆,对当地居民进行烧杀劫掠。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海陆军到台湾抵御日本侵略。由于美国、英国偏向日本,劝诱中国妥协,又因为日本实力不足,日军在台瘟疫流行,清政府与日本订立《北京专约》,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中国赔偿兵费50万两息事。1879年3月,日本出兵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经此事件的刺激,中国提高了东南海疆战略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加快了海军建设的步伐。为防日本进一步图谋台湾,清政府加强了台湾的守备,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台湾建省,把台湾府从福建省划出来,大大提高了台湾地位的重要性,提高了台湾省在国家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3.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

19世纪,英国占领印度后,接着又占领缅甸,进而觊觎中国云南。1874年英国派柏郎上校率武装人员企图开辟缅滇交通,驻北京的英国使馆派翻译马嘉理从云南入缅迎接。次年这伙人在中国境内与边民发生冲突,马嘉理被杀。马嘉理事件后,英国政府百般讹诈,要挟清政府,1876年9月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除了赔款、惩凶、谢罪等条款外,还允许英人进入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并扩大英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和通商特权。利用《烟台条约》,英国又不断策划入侵西藏的图谋。1884年,英军从锡金越境,闯入后藏,企图挑拨班禅与达赖的关系。两年后,又派兵集结西藏亚东以南边境。1888年英军进攻西藏隆吐山要塞,当地军民奋勇抵抗,最后清政府撤换了驻藏大臣,与英国“罢兵定界”,签订《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及进口货物五年不纳税的特权。与此同时,法国和俄国也争相向西藏伸展势力。

4.在吞并琉球的同时,日本开始染指朝鲜

朝鲜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早在16世纪末就有明朝大将邓子龙率军赴朝与朝鲜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壮举。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875年日舰侵犯朝鲜江华岛,翌年,又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以“朝鲜为自主之邦”的名义离间中国与朝鲜的传统藩属关系。1882年朝鲜发生带有反日色彩的“壬午兵变”,日本决定出兵干涉。为阻止日军侵朝,清政府应朝方要求派兵入朝。两年后,日本又在朝鲜策动“甲申事变”,劫持朝鲜国王,成立亲日政权。驻朝清军在袁世凯的率领下平定了这次事变,却引起中日对抗。1885年日本派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谈判,双方协议同时自朝鲜撤军,将来如再出兵,须彼此知照。这样日本便获得了与中国同等的对朝派兵权,为日后的中日甲午战争埋下了伏笔。日本染指朝鲜严重威胁了中国边疆的安定。

5.中法战争(1883—1885年)

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从19世纪70年代始,法国殖民势力向越南北部扩张,进窥中国西南边境。1883年12月,法军向驻越清军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军多次击退法军,老将冯子材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国内阁因此倒台。1885年,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订立《中法新约》(《越南条款》《李巴条约》)。中法战争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昏聩腐朽,助长了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邻近国家和中国边疆地区侵略的野心,法国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此后还侵占了柬埔寨、老挝,打开了中国西南大门。此后,法国侵略势力日益深入云南、两广,中国边疆危机更趋严重。

分析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历史启示:国内原因,晚清国家治理能力不足、中央政府权威下降、边疆政策日渐消极、主权意识淡薄;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等人民起义的打击和拖累;传统边疆政策存在松散的弊端,边疆与内地存在发展不平衡;国际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需要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逐渐掀起新的殖民扩张。历史启示: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只有边疆发展繁荣才能实现边疆的稳定;边疆的稳定对国防安全和国家主权意义重大。

◁ 上一篇:潘传振:《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备课笔记
▷ 下一篇:潘传振:《维新变法运动》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