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潘传振:《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备课笔记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如何影响近代中国?

1.爆发原因:明治维新后,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日本奉行对外扩张政策,制定所谓的“大陆政策”,一期占领台湾,二期征服朝鲜,三期征服满蒙,四期征服中国内地,五期占领亚洲、称霸世界。日本早就对中国虎视眈眈,蓄谋侵略中国,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大国的默许纵容,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这是客观原因。朝鲜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这是直接原因。

2.主要战役:1894年—1895年,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其中有奋力抗敌、不畏牺牲的代表左宝贵、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也有避战自保、不战而逃的叶志超、方伯谦等。黄海大战中日双方各有胜负,李鸿章命令“避战保船”,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威海卫大战,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中国人被杀害,“旅大”成为“七子”之一。(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

3.战争结果:中国战败。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战斗力低下。客观上讲,日本蓄谋已久,战备充分,实力略强。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地、赔款、通商、投资设厂等。其中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被割让,台湾从此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50年;辽东半岛割让因为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没能得逞,额外支付3000万两“赎辽费”;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标志着外国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长江上游地区;投资设厂典型反映出资本主义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侵略扩张新要求。

4.深刻影响:(1)从条约内容看,《马关条约》成为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如台湾等领土割让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从国际关系上看,中国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日本国际地位提升,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远东国际格局更加复杂,形成英俄日共同争夺的新格局。1904—1905年出现了争夺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3)1895—1945年,台湾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长达50年,台湾义勇军和以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掀起反割台的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彰显了中华儿女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4)从反面讲,洋务运动的破产,推动向西方学习向纵深发展,先进的仁人志士开始寻求制度变革以救亡图存。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严重挫伤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之后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康梁领导维新变法,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以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为代表的各阶级阶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另外,甲午战后,随着西方列强的进一步侵略,自然经济加速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的机会。(谭嗣同《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二)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

1.资本输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为了获取更高额的利润,除了既有的商品输出扩张方式外,还采取贷款、投资等资本输出的侵略方式。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借款、修路、开矿、办厂等。其中,《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清政府被迫多次向西方国家银行团高息借款,西方列强趁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897—1898年,形成了帝国主义共管的局面。其中,俄国强租旅大,将长城以北作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香港九龙(香港问题完全形成),将长江流域作为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最早强租,1897年),将山东作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将云南和两广作为势力范围;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租界:永久或长期占用,国中之国;租借地:强行租借,最长99年;势力范围:控制的特殊地区)

(三)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懦弱表现,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对帝国主义的仇视等,也是刺激和推动列强侵华的原因。

2.主要罪行:攻陷天津,成立都统衙门;攻陷北京,成立联军司令部;绞杀义和团运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俄国趁机占领东北)

1900年,俄国趁机占领东北,开银行,修(中东)铁路,实施“黄俄计划”,威胁到日本在东北亚的利益,1904年日本挑起日俄战争,清朝宣布中立,1905年俄国战败,俄日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俄军退出东北,东北成为俄日共同的势力范围。

3.结果:1901年《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巨额赔款、划分使馆界、驻兵要地、禁止中国人反帝、改设外务部等,其中(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来自于中国“人平一两,以示屈辱”,最恶劣的条款是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4.影响:(1)从条约内容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从此以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以华制华”的新阶段。

(2)从反面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自救运动,1901年实行“新政”,1906年“预备立宪”,主要内容包括编练新军、倡导商业、教育革新、改革官制、修订法律等,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同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形成与发展。

5.“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清廷1900年6月对外宣战后,东南各省保持“中立”,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使南方免于战火,维持了江南地区的稳定,却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的斗争,此举使清政府颜面扫地,表明中央权威下降和地方势力的扩张。加剧地方与中央的离心力,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

◁ 上一篇:潘传振:《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备课笔记
▷ 下一篇:潘传振:《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