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航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http://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潘传振:2023、2024年高考湖北历史试题对比分析 ——从考点分布和试题结构的角度


2023年的湖北高考是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全面接轨的第一年,历史试题属于地方卷,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命题,对高考备考和高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据初步统计,2023年高考湖北历史试题政治史比重约占2/5,经济史约占1/3强,文化史约占1/5强,分布比较合理。中国史考查比例约占2/3,世界史约占1/3,比例相对协调,其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考查比例较重,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则是一笔带过。选择题减少至15题,有1道综合题,主观题增加到55分,有2道综合题,考点基本上都是高中历史的主干知识。

2024年高考湖北历史题基本延续了2023年的试题结构,体现稳定和连续性,命题角度上有不少创新。政治史明显占主体,比重增加到一半,经济史居次要,文化史第三。中外史考查比例维持在2:1左右,其中依然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比例较重,中国现代史着墨不多。选择题考点分布符合常规,主观题只有1道综合题。

1.中国古代史部分。2023年高考考查比例约31分,其中5道选择题,15分,第16、19题两道综合性主观题涉及,约16分。选择题分别考查先秦农耕文化与象形文字、汉唐史书撰写原则立场、唐代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宋代土地兼并与租佃经济、明代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等知识点,涉及文明起源、民族政策、地方治理、农业文明、文化环境、史学入门等主题,考查角度多样,考点分布合理,价值导向明确。其中第3题典型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肯定唐代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并非网上讹传的民族交往、因俗而治。第4题意在考查北宋江南地区客户比例的增加反映土地兼并程度加深,其实是存在争议的。北宋佃农(客户)比例总体上是呈略降的趋势,两湖地区客户比例增加也与交通便利、人口迁移有关。主观题第16题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综合题,以军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为背景材料,从宋明到晚清,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政策不断调整,军事人才选拔培养由文官制度的附属,最终走向专业化、近代化的曲折历程。主观题第19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以冯天瑜教授“文明涵化观”为主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与多样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价值取向极为明确。本题最佳思路是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为论题,运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相关史实予以论证,形成文化自信的历史结论。

2024年高考考查比例约29分,其中选择题5道,15分,主观题1道,14分。重点考查了国家治理,比如秦朝重视农耕、西汉疆域拓展、唐朝官员任命、元朝南北异制、明初分封皇子等知识点,涉及重视农业、边疆治理、官员管理、赋税制度、地方管理等,无不体现的都是国家治理,且集中于制度治理。独立的一道主观题第16题考查西域地区的版图变化及其治理,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显然是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折射祖国统一的热门话题。第1道选择题,以襄阳凤凰咀陶杯与龙山文化一脉相承,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史一直是高考备考的难点,这次有几道选择题的命题视角突破常规,过于新奇,可能会令考生手足无措。如第3题,唐朝后期藩镇割据背景下的节度使任命依然遵循中央礼制,肯定了当时的国家治理体系相对稳定,尽管有安史之乱后的由盛转衰,但并没有马上出现国家分裂,唐朝政权依然维持了百余年的统治。这一学术观点已经被很多人接受,本题考查角度无可厚非。但第2、4、5题的命题角度过于刁钻,其立意甚至有些难以理解。如第2题,秦朝的国家治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上,而其沉重的赋役、严苛的法律等饱受诟病,且是其统治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本次试题却另辟蹊径,强调秦朝统治者重视农耕。再如第4题,元朝的国家治理,其主要贡献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大一统和行省制度等方面,而其“诸色户计”、民族歧视、赋役繁杂等,都属于其统治弊端,也是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元政权最终瓦解的重要原因。本次试题却一反常态,以江南地区税负相对轻便而强调元朝统治对南宋遗地的优容。还有第5题,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仿效汉高祖刘邦分封皇子以拱卫王室,虽然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安定地方和边疆的积极作用,但在郡县制已经发展到行省制的浩荡潮流面前,恢复分封制应该属于开历史倒车,不值得提倡和颂扬。如此,这三道题的命题角度实在是新奇,史学研究的学术意味浓厚,正确立意和价值导向很难理解。

相比而言,2023年高考中国古代史的相关试题显得更为科学合理,其立意和取向更令人信服。

2.中国近代史部分。2023年高考考查比例约28.5分,其中选择题3.5道,约10.5分,主观题1.5道,约18分。选择题分别考查晚清法制进步与侨民保护、晚清到民初政治立场与人物描述、一战期间抵制日货运动与民族资本、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与新中国生产改革(综合题)等内容,一道独立的主观题第17题着重考查了华北敌后抗战与游击战术,强调了对中共党史的考查。另有综合题第16题涉及晚清时期中国军事人才选拔培养走向专业化的内容,一并突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024年考查比重依然较大,约29分,特别注重了对中共党史的考查,相比往年分量更重。其中选择题涉及晚清到民国外交近代化、北洋军阀统治危机与国民革命兴起、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赢得民众认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制定方针政策等。一道独立的主观题第17题也与中共党史有关,以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五四前后期刊蓬勃发展为背景材料,意在说明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交流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的革命政党焕然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必将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第7题究竟是否体现了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确实有些存疑,考生难以辨别。

3.中国现代史部分。2023年高考考查比例约4.5分,仅有1.5道选择题。其中第9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综合,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经验对新中国初期的生产改革有借鉴作用;第10题考查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对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改革开放前后各1题,总体考查比例相对不够。

2024年高考考查比例约6分。一道选择题,考查改革开放史。80年代改革开放加快人口流动,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公民身份证制度的落地。改革开放史是高频考点,今后关于改革开放的高考题应该还会浓墨重彩。另外,最后一道综合题第19题也可以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4.世界古代史部分。2023年高考考查比例约9分,其中两道选择题,6分,最后一道综合题涉及,约3分。选择题一道上古史,一道中古史,分别考查6世纪查士丁尼与拜占庭扩张、13世纪英国农业商品化与社会转型。新旧版本教材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增加了世界古代史的比重,随之高考试题也相应增加了世界古代史的考查比重,由过去的一道选择题变为两道选择题,甚至还涉及到主观题的考查。比如最后一道综合题第19题考查“文明涵化”,完全可以运用希腊古典文化的传承发展等世界古代史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2024年高考依然是两道选择题,6分,可谓中规中矩。一道上古史,考查古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军人干政应该是罗马帝国后期矛盾丛生、走向衰亡的因素之一;一道中古史,考查中世纪中后期城市自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从而导致地中海地区流通货币的变化,体现出西欧社会转型的阶段特征。西欧城市自治实在是一个高频考点,屡考屡鲜。

5.世界近代史部分。2023年高考考查比例约6分,一道选择题,最后一题涉及。选择题考查法国工业革命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冲击,工业革命及其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远影响也是高频考点。最后一道综合题第19题考查“文明涵化”,也完全可以运用近代美洲的移民文化等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世界近代史考查比例居然比世界古代史还要低,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2024年高考考查比例约6分,其中一道选择题,突出考查17世纪的资本扩张推动欧洲城市夜生活及城市治理。另有最后一道综合题第19题涉及世界近代史,包括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和两次工业革命等知识点,科技就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再次得到彰显。这里要说明的是,第13题争议不断,貌似考查近代科学拓展了人类文明的时空范围,但有资料显示,真正的命题角度可能是考查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资本的扩张推动城市化进程及夜生活的拓展。这就令人有些不解,到底是对资本扩张的批判和讽刺,还是颂扬资本的力量。

6.世界现代史部分。2023年高考考查比例约21分,两道选择题,6分,一道独立主观题,15分。选择题分别考查一战与非洲民族意识觉醒、冷战思维与早期世界银行,主观题第18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涉及国际经济秩序、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竞争发展、民族主义等主干知识。其中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知识表述分散在必修(下)和选必1、2等三本教材中,如果没有对这些分散表述进行集中整理和归纳,同学们要做好这题的确存在较大难度。

2024年高考考查比例依然较重,约24分,两道选择题,一道独立的主观题,最后一道综合题也涉及世界现代史。其中选择题摘取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世界贸易和德国人心态的影响,考查战争与贸易、战争与文化等内容,也属于选必教材的范畴。一道独立的主观题第18题以二战后法国殖民主义政策和外交方针的变化为主题,考查了世界现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艰难历程。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本题不回避热点,折射了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7.小论文综合题。2023年最后一题属于综合题,以“文明涵化”为主题,考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多样发展,折射出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潮流。综合前面所述,本题可以运用中国古代中华文明、世界古代希腊古典文明、世界近代美洲移民文化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论证,因此是一道大型综合题。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年最后一道主观题也是综合题,背景材料主要是世界近现代史,分别是哥伦布大交换和三次科技革命等重要知识,考查物质文明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关键影响,物质文明的进步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推动人类文明的多样发展,折射出我们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文明的丰富多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要为人类未来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较好地考查了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看起来是一道世界史的题,应该也可以用中国近现代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综上所述,进入新高考改革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者全面接轨后,湖北省高考历史试题保持稳中有变、求实至正的一贯风格,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体现一定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导向性。2023、2024年高考题连续强调考查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国家社会治理、中华民族发展、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改革开放史、世界古代文明转型发展、近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国际关系和秩序、人类文明多样发展等主干知识,有益启示我们的高考备考和高中教学方向。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2024年6月17日

◁ 上一篇:潘传振:历史高考题型结构及考点预测(世界史)
▷ 下一篇:郑大华 刘平:论《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