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潘传振:历史高考题型结构及考点预测(中国史)


一、中国古代史:约25—29分

(一)选择题:5道题,15分

1.先秦(距今10000年前—前221)

(1)中华文明起源:代表遗址: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多元一体、自成体系

(2)国家治理:分封制与宗法、礼乐制度;王权与民主;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3)华夏认同:何以中国,同源共主,家国观念,区域联系,楚国文化

(4)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德治与法治之争

2.秦汉(前221—220)

(1)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家国同构,政治与人伦结合;董仲舒新儒学与主流价值观

(2)国家治理:中央集权制度与国家治理;郡县制度与地方治理;乡里制度与基层治理;外儒内法与礼法并施

(3)史学入门:文献与遗迹互证、孤证不立;史书记载不一致现象;史观、撰史立场与历史认识的时代性等

3.魏晋—隋唐(220—907)

(1)思想碰撞与文化繁荣:儒佛道“会通、并行”与“三教合归儒”;盛唐文化与中华文化圈

(2)民族交融与边疆治理:内迁的五胡与少数民族封建化;从魏晋风度到隋唐气度;隋唐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

(3)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与州县制度;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唐律、礼治与基层教化

4.宋元(907—1368)

(1)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与租佃经济常态化;货币、城市经济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社会新气象

(2)制度创新:宋代文官制度;乡约与教化;元朝行省制度

(3)大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与边疆发展;“中国”涵义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4)文化高峰:宋明理学与儒学演变;文学艺术世俗化趋势;科技发明影响世界文明等

5.明清(1368—1840)

(1)经济转型:农产品商品化,长途贩运、大额贸易与商帮,地区性和专业化,工商业市镇,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2)国家治理:中枢机构异化;边疆治理与现代版图奠定;朝贡贸易与对外关系走向封闭;人地矛盾与盛世危机

(3)思想文化:儒学活跃;市民文化;总结性著作;西学东渐

(二)主观题:约10—14分,可能是一道独立题(第16题,14分),也可能是1—2道综合题(第16、19题,10—14分)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民族精神。(思想、科技、教育、书画、服饰、饮食、建筑、戏曲、体育、中医等)

2.宋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

3.中国古代法治教化、基层治理、社会生活变迁等。

二、中国近现代史:约35—39分

(一)选择题:5道,15分

6.晚清时期(1840—1900)

(1)太平天国运动:阶级矛盾激化和民族矛盾催化;《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革命性与进步性,空想性与破坏性,反对封建主义与反对外来侵略;“借师助剿”与中外反动势力“和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亚洲革命风暴

(2)洋务运动:天朝上国、夷夏观念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师夷长技理论与实践,自强与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教育、新式海军;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3)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变迁: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外国资本主义、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经济等新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近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衣食住行、大众传媒、商业经营新方式、城市化进程、医疗卫生等近代化转型

(4)维新变法运动:爱国性与进步性;救亡图存与思想解放;发展资本主义与君主立宪制度;改良道路行不通

7.清末民初(1894—1919)

(1)清末新政(1901—1905)与预备立宪(1906—1911):官制、工商、军事、文教等方面的新政措施,客观上促进近代化进程和革命形势高涨;《钦定宪法大纲》与“皇族内阁”,立宪运动及其破产;清政府无法挽救其行将灭亡的命运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欧风美雨的产物;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萎缩停滞崩溃,近代政治、思想变革的根本动力;“先天不足”与“后天畸形”;革命性与妥协性;实业救国与中间道路,最终行不通

(3)辛亥革命:洋人的朝廷与民族意识觉醒;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中华民国与《临时约法》;近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继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4)新文化运动:袁世凯“尊孔复古”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主与科学;北京大学与《新青年》;思想革命、道德革命、文学革命、社会革命;“全盘西化”与文化传承;前期新文化运动与后期新文化运动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中共党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919—1927):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工人运动高潮与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反帝斗争;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2)土地革命(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公务员制度、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生活运动、改订新约运动;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从城市到农村,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道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统一,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人民政权的探索;从瑞金到陕北,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从幼稚走向成熟,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中共精神谱系,从井冈山精神到伟大长征精神

(3)抗日战争(1931—1945):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反蒋到反蒋抗日、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到庐山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中国远征军与东方主战场;中共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斗争和探索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保证;新民主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解放战争(1945—1949):重庆谈判与重庆政协,争取和平和民主的斗争;战争第一年,战略防御,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争第二年,战略反攻,从内线打到外线;战争第三年,战略决战,粉碎国民党主力,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作战,国民党反动统治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北平新政协,筹建新中国

9.改革开放前(1949—1978,新中国史)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有计划经济建设起步;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方针”,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届人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两头好、中间差”;《论十大关系》与探索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八大关于社会矛盾和总任务的正确判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双百方针”;反右斗争扩大化与反右倾斗争;“三面红旗”,“左”倾指导思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等方面屡犯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八字方针”与国民经济调整;英雄模范人物与时代精神;工业、科技、农业、教育、医疗等全面建设的伟大成就,开创性、奠基性意义,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0.改革开放后(1978—2024,改革开放史)

(1)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营方式、管理体制、产业结构、分配体制;农村改革五个阶段:联产承包,乡镇企业,进城务工,土地流转,三权分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体制;城市国企改革四个阶段:放权让利与企业自主,政企分开与两权分离,公司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浦东开发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南巡谈话与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六大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期的伟大成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以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自信;两个确立;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主观题:约20—24分,可能是一道中国近、现代史的独立或综合题(第17题,14分),加上1—2道综合题(第16、19题,6—10分)

1.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如制度创新、法治进步、思想解放、民族精神、社会生活变迁、基层治理等。

2.新中国的国家治理、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生活变迁、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建设等。

◁ 上一篇:潘传振:历史高考保温复习知识点回顾清单(电子书)
▷ 下一篇:潘传振:历史高考题型结构及考点预测(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