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潘传振:《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备课笔记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德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德前提;文明史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德动力。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德重要动力》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不同文明之间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交流主要是和平的,但扩张和战争引起的大范围冲击和交往更加引人注目。

1.原因。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人类最初的文明大多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大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是范围更大的游牧世界。但农耕世界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制度与文化(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社会组织、管理系统等),显示出较游牧世界更大的优越性,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能够吸纳冲入农耕区的游牧部落,因此农耕文明即使在青铜时代也表现出向外扩展的基本趋势。

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农业文明获取物资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2.表现。埃及在完成尼罗河中下游的统一后,有时向西亚地区扩展,与西亚文明发生接触,埃及新王国时期曾直接统治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势力一度达到幼发拉底河,还可能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有联系。两河流域文明逐渐从苏美尔和阿卡德扩展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有过一定交流,即古巴比伦王国、赫梯、亚述时期。亚述不仅统一了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以及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还一度征服埃及。中国文明在黄河、长江流域不断扩展,影响到珠江流域及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并与日本、朝鲜发生联系。

公元前1千纪,人类进入铁器时代,加上战车和马匹的使用,文明扩展获得新的动力。埃及和西亚文明继续扩大影响;印度开发了恒河流域;中国进一步开发了长江流域、黄淮地区及西南地区(都江堰);古希腊人扩展到整个地中海和黑海地区,分布着数量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国家。后来的罗马更是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整个地中海地区统一起来,势力一度达到莱茵河和不列颠岛。

3.比较。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凭借其航海优势、开放意识和组织能力,它的扩展方式与农业文明不尽相同。农耕文明多以武力扩张与征服的方式向周边扩展,海洋文明多以对外移民、商贸往来、建立城邦国家的方式扩大影响。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都是直接把被征服地区变成本国的统治地,波斯、亚历山大、罗马帝国也都是把被征服地区变成直接统治的行省。而古希腊的殖民地政治上相对独立,母邦一般无权干涉,因此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殖民扩大了希腊人活动的范围,使希腊人接触到西亚、埃及和更广大的地区,对希腊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上古世界的三大帝国:古代文明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一些跨区域大帝国的兴起。世界上古时期,主要是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公元前后,从东到西更是形成了一连串的帝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文明连接起来,形成了范围广大的农耕文明区。

1.波斯帝国(前550—前330年)。约前2300年左右,源于东欧平原的游牧民印欧人的一支向东南越过大高加索山脉进入伊朗高原,逐步融合演化为米底人和波斯人,他们在这里蛰伏了很多年。

(1)帝国形成及原因: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居鲁士、大流士)迅速征服西到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北非埃及,东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前499—前449年希波战争,希腊取胜,波斯走向衰落)。前330年,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被亚历山大占领并洗劫,波斯帝国灭亡,存在时间约220年。

波斯帝国的形成是此前文明交流的结果。埃及与巴比伦、赫梯、亚述等争夺和冲突中,发明和创造了若干国家治理的制度和措施,如君主专制、官僚和常备军、行省制等。波斯帝国兴起后,基本上接受了这些制度,继承君主专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利用官僚队伍管理帝国,还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发行货币,广泛修建道路,强化帝国不同地区间的联系,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2)帝国的文明贡献:主要表现为波斯帝国与近东地区诸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与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同时希波战争使希腊人对波斯人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揭开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实质性交流的新篇章。

作为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波斯帝国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便利、币制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波斯帝国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整个文明世界的主宰,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波斯人建立“世界帝国”的思想对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是后来的“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之理想的原型。

波斯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不仅包括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三大古老的东方文明,而且也接近希腊文明的边缘。从文明的交往和传播来看,波斯帝国既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也是西方古典文明的先河……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等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文化交融的进程。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2.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北部,一直受希腊城邦的干涉。(古马其顿人是不是希腊人,与希腊血缘关系一直争论不休,没有结论。今天这里是北马其顿国。)前4世纪中期,国王腓力二世改革,强化王权,马其顿王国的实力不断壮大。前338年,腓力二世征服希腊,巴尔干半岛连成一片。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亚历山大即位,迅速平定国内叛乱,镇压了希腊城邦的暴动。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开始远征,主要目标就是波斯。

(1)帝国形成及分裂:即亚历山大远征(选必三)。从前334年开始,历时10年征战,亚历山大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包括地中海东岸、北非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其中前330年,灭掉了波斯。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但在前323年因为亚历山大的突然病亡而陷于混战,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等三个主要国家。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接受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官职,并推广希腊文化。

(2)帝国的文明贡献:主要是希腊化时代及其文化(选必三)。亚历山大远征中的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严重破坏,打断了固有文化的发展进程,甚至造成了部分文化断裂。如希腊城邦底比斯,腓尼基名城推罗,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等均被摧毁,大量的居民被屠杀或沦为奴隶。不过,亚历山大远征更大的意义在于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亚历山大帝国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亚历山大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区推广希腊文明,利用希腊—马其顿人的力量控制被征服地区,促进希腊化进程,推广希腊文化,使希腊文化从巴尔干直接深入西亚和印度,甚至影响到中国。帝国分裂后形成的国家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由此形成了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世界及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希腊化时代”指从前334年亚历山大远征开始,到前30年托勒密埃及被罗马占领,前后约300年。“希腊化世界”指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分裂形成的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马其顿王国等所在区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北非埃及、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周边在内的广大地区。“希腊化文化”指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语言、文字、风俗、制度等受希腊文明影响,希腊文化、埃及文化、西亚文化、波斯文化等东西文化深度交融,形成新特点、新成就。

亚历山大以希腊文化为主导,主动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推动希腊化进程。他在东征路上建立一系列希腊城市,这些城市多位于商贸要道之上,也是重要的战略防御要地,经过一个世纪后,它们多数都发展起来,有许多雄伟的建筑以及众多的居民。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官员,推广波斯礼仪,鼓励马其顿人与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方式训练波斯士兵。以此融合东西方文化,显示了征服者的权力。

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希腊化进程继续发展,希腊化文化灿烂繁荣。一是生活方式传播。三个主要希腊化国家的统治者都是马其顿人,他们鼓励希腊文化在东方发展,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上层人士不同程度接受希腊文化,模仿希腊人生活方式,说希腊语、穿希腊服、写希腊文,甚至跻身统治阶级行列。二是文化中心东移。在统治者鼓励下,大批希腊人前往东方,托勒密埃及亚历山大城、塞琉古王国安条克、小亚细亚半岛帕加马等城市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特别是位于尼罗河河口的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收藏有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大量学者前往研究。三是文化融合发展。为了实现有效统治,希腊化国家的统治者也主动接受东方文化,推动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大批学者在东方从事研究,将东方的天文、地理和历史资料,与希腊的哲学、宗教和科学思想结合,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希腊化文化。比如:文学方面,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等作品,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数学方面,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物理学方面,阿基米德提出著名的浮力原理;天文学方面,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计算;医学方面,医生通过解剖,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等。希腊化时代文化与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已有明显不同,这一时期的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宗教、科学等都包含了一定东方文化的因素,是对那个扩大、变化了的世界的反映,是一种带有世界性的文化,是一种超乎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之上的普遍文化,逐渐成为地中海地区共享的文化。

希腊化进程和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特别是对广大乡村地区影响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征服希腊地区后,也反被希腊文化所征服。

希腊文化向外传输的广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远达希腊人未曾涉足过的地区。他们的经济活动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典章制度、文化传统、语言文字、科学艺术、价值观念以致宗教意识,一任宣泄而出。与东方异域文明不同程度地进行着交互作用,或奔突冲撞,或融汇交合,迸射出炫目的光彩,冶铸成崭新的文化范例。

——沈坚《关于希腊化时代的考查》

3.罗马帝国(前27—395年分裂)。古罗马起源于前9世纪意大利半岛中部地区,原为一个城邦,其居民(罗曼人)可能与南下的印欧人有关。前509年发展为罗马共和国,前3世纪前期基本统一了意大利,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灭亡迦太基、马其顿),共和时代已经基本完成疆域扩张。

【资料】公元前146年,罗马灭掉迦太基,征服北非和西班牙。前168年,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吞并;前146年古希腊地区并入罗马;塞琉古王国遭瓜分肢解,前64年时仅剩叙利亚地区成为罗马行省;前30年,托勒密埃及被纳入罗马版图。

(1)帝国形成及分裂: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逐渐形成以罗马为中心,向四周占领伊比利亚、高卢、不列颠南部、巴尔干、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北非等广大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湖,确立其统治秩序,维持数百年。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公元1—2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其总人口可能达到6000万。

罗马能够征服广大地区并成功维持统治,与其强大的军队和制度密切相关。其军队主要是由自由农民组成的公民兵,军纪严明,战斗力强大。罗马人善于学习,吸收对手的军事技术,并有效地利用同盟者的力量,始终能够获得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为统治被征服地区,罗马创造了同盟体系、行省制度和庇护制度,广泛输出罗马文化,笼络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上层,使之与罗马统治阶级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了被征服地区的支持。

罗马帝国给整个地中海地区带来了和平,但和平的代价非常沉重。帝国统治者始终是少数奴隶主,广大平民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长期处于无权状态,并受到帝国捐税压榨。官僚队伍的扩张、军队的增加,加重了帝国的财政负担。随着捐税日益苛重,人民逐渐抛弃帝国,加上边境压力,帝国逐渐走向衰亡。3世纪后罗马帝国陷入危机,39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起一些王国,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中古时期)。

(2)帝国的文明贡献:

①政治: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前,属于王政时代,是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的时期。

古罗马早期王政时代实行军事民主制,公共事务由元老院处理。元老院由300多个氏族首领组成,有权讨论和提出新法律。公民大会实际上是罗马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有权通过和否决一切法律,有权选举一切高级公职人员。

——摘编自涂凯迪《制度和风俗对国家兴衰的影响——读<罗马盛衰原因论>》

(选必一)罗马共和国实行贵族共和制的奴隶制度,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掌握。其中,执政官2名,由选举产生,掌管最高军事和民政权力;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是最高决策机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选举、宣战、表决等,受元老院和高级官员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罗马共和制带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贵族当政,平民无权,平民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取得了一些权利(如铜表法),促进了罗马共和政体的不断完善。前1世纪,随着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多次爆发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和平民反抗斗争(如前73年斯巴达起义),罗马共和国出现了严重危机,共和政体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独裁统治开始出现(凯撒)。

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保民官,保护平民不受高级官吏侵犯;制定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限制贵族专横;平民取得了从人各种官职的权利,并能与贵族通婚;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使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机构逐渐完善起来。

——摘编自涂凯迪《制度和风俗对国家兴衰的影响——读<罗马盛衰原因论>》

【资料】扑克中的K代表古代史上的四位伟大君王:黑桃K是前10世纪以色列国王大卫,梅花K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方块K是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红桃K是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者查理曼。

罗马帝国由屋大维于前27年建立,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元首制、君主制)。元老院、公民大会被严重削弱,元首(皇帝)掌控国家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还是军队最高统帅,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逐渐确立和稳固。

古罗马帝国时期确立了元首制,原有的公民大会、执政官、保民官、元老院等虽然继续存在,但权力大为削弱,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法律由公民法走向万民法,此时奴隶制经济盛行,强有力的军队是国家的支柱。

——摘编自涂凯迪《制度和风俗对国家兴衰的影响——读<罗马盛衰原因论>》

②经济:(选必二)古罗马引入了灌溉系统、肥料等创新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业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建立了大规模的果园和酿酒厂,有些酒庄和果园沿用至今。生产方式主要是家庭式劳作,也有庄园集体劳作。很长时间实行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土地集中于贵族、富人手中,小农逐渐破产。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大型奴隶制庄园,众多奴隶被束缚在土地上进行集体劳作。古罗马时期的工业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发明了锻造技术,用铁、铜等材料制造工具、武器和装饰品等,还开发了玻璃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造纸技术等。古罗马商业发达,特别是在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贯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将东西方商路连接起来,罗马帝国与中国汉朝存在经贸文化往来。古罗马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和卫生防疫都取得很大成就。人工道路的铺设技术高超,数百条联络干道把首都罗马和位于地中海周边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其中数十条统一宽度的主干道,铺设技术堪称一流,有的甚至使用至今。古罗马民居建筑耐久实用,独树一帜。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其建筑的主要特征。为缓解人口剧增带来的住房紧张,还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和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建筑形态影响深远。古罗马城市拥有比较完善的道路系统和供排水系统。古代社会的人们饱受疫病侵袭,在与疫病斗争过程中,古罗马人掌握了一些重要的防治经验,如重视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建立医院等机构收治疫病患者等。

③文化:古罗马继承并发展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又延续了近千年,不仅对于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各地的艺术、哲学、法律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选必三)

法律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在习惯法的基础上,通过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前450年左右颁布《十二铜表法》,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包括债务、继承、婚姻及诉讼程序等多方面,虽然内容以维护奴隶主贵族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等,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法律的基础。在前3世纪之前,罗马只有公民法,铜表法和部分习惯法都是公民法,保护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权益。从前3世纪早期开始,罗马进行海外扩张,逐渐出现万民法,帝国境内非罗马公民的权益也开始受到保护,直到公元3世纪,万民法和公民法的差别消失,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成为罗马帝国通用法律。其主要原因在于,伴随罗马帝国的扩张,大量不同民族的人口纳入国家管理的范畴,产生许多新的矛盾(民族矛盾、经济矛盾),在罗马皇帝的重视和部分法学家的积极推动下逐渐形成万民法。

(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

罗马法泛指从罗马建城开始至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结束期间罗马的全部法律制度。其中,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为界,之前是习惯法,之后是成文法时期。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之作,代表罗马法发展的高峰。可以说,在长达1300多年或至少800多年的时间里,罗马法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杜玲《罗马法的世界主义精神探源》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和法学的贡献,表现在其提出了许多深湛的原则与制度,确立了诸多科学的概念和术语。例如:私人权利平等、私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遗嘱自由等原则;所有占有、他物权、时效、债权、私放等制度;关于法和法学的定义、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人法、物法、诉讼法的分类;关于先占、添附、善意、过失、定金、特留份等一系列法律概念和术语。上述这些均对后世法律与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思想、科学的进步而减弱,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罗马法精神》

其他文化成就。语言文字方面,古罗马人将希腊字母演化为拉丁字母,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文学方面,卢克莱修、西塞罗、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他们也是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哲学家。史学方面,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代表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建筑艺术,古罗马在建筑方面留下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其中的代表。如果说有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代表古罗马帝国的辉煌成就的话,那么它一定是建筑艺术。如教皇庄园、竞技场、公共浴室、角斗场、道路、桥梁、水利系统、神庙、塔楼等,都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中世纪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罗马式的和哥特式的,他们都是古典艺术的延伸。历法成就,凯撒统治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吸收了埃及太阳历的成就,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古罗马的音乐、戏剧成就也很突出。

【基督教】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耶路撒冷是圣地,《圣经》是其经典文献,耶稣是弥赛亚(救世主)。其产生后,作为一个小众的犹太教派,受到犹太教和罗马帝国的打压,但仍然获得越来越多的信徒,在罗马帝国迅速传播,影响逐渐增大。直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后,4世纪末成为罗马的国教。基督教对后来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基督教有过两次重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一次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从天主教中分离出路德教、加尔文教、圣公会等多支新教。

罗马精神:质朴浑厚、讲究实效的民族特性,崇尚美德、忠勇卫国、甘于牺牲的爱国精神,纪律严明、注重秩序的法治观念。罗马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

古罗马与古希腊文化明显存在继承和发展,罗马帝国时期实现了地中海地区的一体化。一方面继承希腊文化,罗马帝国将其在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帝国疆域内的亚非欧各文明在和平的环境中不断交流、融合,与东方的中国共同构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后来的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努力保存和创新发展,这是他们的重大历史贡献。

罗马帝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地中海世界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强盛。同时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罗马帝国与东方各国接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4.对上古时期帝国文明的认识。埃及新王国有时也被称为帝国,西亚地区还曾有赫梯帝国和亚述帝国,但无论是范围还是影响,都不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在地域上的扩张把欧亚非不同的文明区联系起来,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古代帝国的兴起主要是农耕文明不断发展和扩张的结果。相对于游牧地区,农耕世界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组织完善,有扩张的能力,而且在扩张以后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统治。波斯、亚历山大、罗马等古代帝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并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维持,最高统治者是专制君主,帝国的维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个人的能力以及制度运行的效率。而帝国范围的广大和因此产生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久而久之,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加上不同地区之间缺乏紧密联系,边境上出现强大对手,帝国逐渐走向瓦解和覆灭。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文明的交流从文明产生初期就一直存在,铁器的流行、字母文字的传播,都是明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前面所讲古代文明的扩展、跨区大帝国的出现也是文明交流的表现和途径。

1.技术交流。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西亚的冶铁技术随着赫梯帝国的瓦解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文化交流。西亚的神话(洪水故事等)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的雕刻艺术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起源于西亚腓尼基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而后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由罗马人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字母文字的源头。

3.商贸往来。主要指亚欧大陆之间的丝绸之路。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时,派甘英出使大秦,虽然中途受阻返回,但到达了波斯湾沿岸,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密切了与西亚的联系;罗马帝国后期,已经有商人到达洛阳,并不断东来(非政府派遣)。

1—2世纪,欧亚大陆从东到西存在中国汉朝、中亚贵霜、西亚帕提亚(安息)和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帝国,四大帝国把整个农耕文明区连成一片,东方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帝国可能互相听闻过对方的声名和某些具体情况,并尝试建立直接联系。丝绸之路则成为联系双方的桥梁。中国的丝绸等商品通过贵霜、帕提亚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贩运到西亚和罗马帝国;希腊和西亚文化的某些因素,包括部分农作物、宗教和艺术等,也通过双方的交流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选必三)丝绸之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因路上大量的丝绸遗存而得名。它是古代中国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通道,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陆上丝绸之路在前2世纪末开通,中国两汉时期已非常兴盛,其中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亚欧大陆间还存在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其他重要商路,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养蚕和缫丝技术西传至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炼技术经中亚向西传播,中医药知识和四大发明传到西方,陶瓷特别是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中国的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西亚波斯、北非埃及等地都有仿制中国瓷器的大量出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汗血马)、植物新品种(葡萄、苜蓿、西瓜及带“胡”字的物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中亚、西亚的服饰、饮食在隋唐时影响中国,杂技、魔术、音乐、舞蹈等在汉唐时广受欢迎。棉花从陆海两路传入中国,宋元时期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佛教在公元前后从印度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后又有其他宗教传入中国。

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在早期互动网络中,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大约公元前200年之后,它不仅方便了商业和物种交流,也便利了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作为陆路和海路网络,商人们通过它交易丝绸、香料、马匹、玻璃和其他商品,这一点人所共知;但是丝绸之路也是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通道。陆路连接起从中国和朝鲜到大夏和印度再到更远的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各社会,而海路网络作为辅助手段,保证了航海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锡兰、印度、伊朗、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之间的航行。

——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 上一篇:刘昌玉: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演变及其特质
▷ 下一篇: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