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温“古”而知新——魏昌教授《楚国史》述评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刘洪、朱金波、蔡文华(武汉出版社) 2022-11-22

转载此文,以怀念魏昌老师逝世10周年!

“楚人创造并积淀下来的文化,今称之为楚文化或荆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华夏文化在南方的分支,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楚著名楚国史研究专家魏昌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初伊始,便为当时的湖北荆州师专(现为“长江大学”)历史、地理和政教等专业的学生开设楚史文化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中,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讲稿,于是便萌生了将讲稿整理成册、出版成专著的夙愿。1987年,先生便开始撰写楚史大纲,但从当时主客观因素来看,想以一己之力编撰一本大部头楚史专著,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先生决定先整理出一本有关楚国历史的“简史”,作为专业教材供部分大专楚史课和楚史爱好者学习之用。先生在完成编撰大纲的撰写工作后,还专门拜访了楚学泰斗张正明教授,请他审阅大纲,提出宝贵意见,以进一步完善大纲。在综合多方意见基础上,先生又逐章逐节审阅、修改、增删、改写或重写,终于1988年春完成了书稿的撰写工作,随后交稿于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89年6月,湖北省荆州师专、荆楚文化研究所主持编写,魏昌教授担任主编的《楚国简史》一书,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1册、32开、6印张、2插页、132千字,首印1000册,1992年2月加印1000册。书稿分为十章,即:楚族的渊源与建国、楚国的崛起、楚庄王霸业鼎盛、楚晋相持、楚吴抗衡、吴起变法、楚国的衰亡、楚国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楚国的宗教与哲学、楚国文字与文学艺术,文后附录“楚世系表、楚国大事年表”,以简明扼要之笔触还原楚国八百年波澜壮阔的恢宏历史,让读者在波谲云诡的春秋战国的硝烟里,一起去寻觅楚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

在《楚国简史》一书的编写过程中,主编魏昌教授参考了大量史学界、考古学界先贤同辈、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撷取其中的新材料、新观点,整体上保持了楚国历史源流之脉络,修剪掉了某些学术性议论的枝蔓,开启了历史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本书的出版,诚如张正明先生所言,实乃“楚史研究新题材,独此一家”。

本书出版之后,颇受史学界、考古学界欢迎。1990年春夏之交,湖北省历史学会年会在湖北江陵召开,大会就《楚国简史》一书作了评议,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决定授予《楚国简史》一书1988-1989年度史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而从1987年至1992年的五六年间,是魏昌教授学术创作生涯的高峰时段。其间,他整理出数十册备课本百万余字的讲稿,积累了大量有关楚史、楚文化方面的资料,担任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等书,亦公开出版发行,并陆续发表了《秦楚变法成败原因刍议》《谈楚庄王的立霸与个人性格完善的和谐统一》《楚成王争霸述论》《论荆楚精神》《继往开来 奠基立业——评楚穆王的历史地位》《论楚国末年政治的失误与败亡》《历史教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数十篇论文或随笔,凡此种种积淀,均为《楚国简史》向《楚国史》之进化,筑牢了坚实基础。

《楚国简史》一书是楚国历史的“简体版”,虽精简明快,对楚史全貌有所勾勒,但整体篇幅不大,许多历史内容或引而未发,抑或语焉不详。因此,撰写一部详尽系统全面的楚国史专著,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于是,魏昌教授在其教学讲稿的基础上,又作了反复的增删、改写、重写,于1992年底完成了40万字左右的《楚国史》(初稿)。之后数年,因出土文物、出土文献不断涌现,魏昌教授又依据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书稿反复增删打磨,终于1995年底将《楚国史》书稿交予出版方武汉出版社。1996年初,武汉出版社组织专业审校团队,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审读,对该书稿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定为该社本年度重点出版物选题。

1996年12月,魏昌教授所著的《楚国史》(第1版)由武汉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先生高度评价此书并亲笔题写了书名。该书1册、32开、12.5印张、5插页、300千字,首印2000册,分为“楚人的早期历史与文化,商周时期楚国的建立与发展,春秋初期楚国的崛起,楚成、穆王争霸中原,楚庄王立威定霸,晋、楚并霸与弭兵,吴破郢与春秋末楚国的复兴,春秋时期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春秋时期楚国文化的发展,战国初楚国的内外形势与吴起变法,楚宣、威王统治时期楚国的鼎盛,战国中后期楚国的逐步衰落,楚国的败亡,战国时期楚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重大成就,楚国民族关系”等16个章节,并附“楚世袭表、楚国大事年表”,书稿在古代典籍等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历年地下考古发掘的新资料,吸纳楚史、楚文化研究之积极成果,重新列目,全新勾勒出了楚国的建立、发展、崛起、争霸、称霸、鼎盛、逐步衰落,直至败亡的全过程,以翔实的史料阐明历史事件、人物活动、思想影响等,该著观点鲜明、视角新颖、脉络清晰、深入浅出、文字流畅,论点有据、论证翔实,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是楚史研究的又一硕果,填补了我国楚史教学的空白,具有开创性意义。

2002年12月,《楚国史》(第2版、1册、32开、13.875印张、5插页、300千字,印刷1500册)一书被纳入荆楚文化研究所(现为“荆楚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编写、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担任主编的《荆楚文化研究丛书》,丛书从考古学、文献学、民俗学、语言学、历史学等诸角度,利用新材料、新发现,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荆楚文化丰富的内涵。2003年,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荆楚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正式出版发行。“丛书”(第一辑)由《楚辞影响史论》(孟修祥著)、《楚国宗教概论》(徐文武著)、《楚国史》(魏昌著)等8部专著组成,出版后引起了学界高度重视。时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的毛庆教授在《湖北日报》发表了题为《赢得东风第一枝--读〈荆楚文化研究丛书〉》一文,对“丛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当前荆楚文化研究正由资料的搜集、甄别、汇总、整理走向对其内涵、意义、精神、影响的探索,‘丛书’作者们敏锐地抓住这一趋势,形成了以材料整理为辅、以学理分析为主的独特的研究思路,对楚国的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美学、宗教、文学、艺术全面深入开掘。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相结合,得出既有普遍意义又有学术个性,既有材料支持又有学理价值的结论,为荆楚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楚史教材《楚国简史》至楚学专著《楚国史》的出版问世,前后历时十余载,两书为楚史研究学术体系的构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历史学和历史教学史上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楚国史》(两版)出版后,在史学界、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荣获第十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入选长江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大纲、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历史系本科推荐阅读书目,系荆楚文化学习和研究者的必读书目。据《魏昌:我是怎样研究楚史的(下)》(“荆州记忆”微信公众号、2020-04-17)一文记载,“《楚国史》出版发行后,《荆州纵横》《荆州日报》《荆州晚报》《江汉工人报》《荆州师专报》等均先后作了报道。《荆州晚报》编辑陈礼荣同志及时以《‘三实'述史著华章》为题作了评介,陈昭永同志发表了《读〈楚国史〉有感》。稍后,《武汉晚报》《荆州师专学报》《江汉论坛》亦先后作了报道,有的还刊发了书评。不少同仁读此书后,或来信或来电话,表示祝贺”。

张正明先生在《楚国史》之《弁言》中写道:“从《楚国简史》到《楚国史》,恰似王安石游褒禅山,‘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只要经过比较,细心的读者将不难发现,《楚国史》既保留了《楚国简史》精洁明快的风格,又包含着《楚国简史》语焉未详的新意和引而未发的创见。”

时任荆州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滕壬生在《楚国史》之《叙言》中写道,“魏昌同志这部著作,是以通史体例著述的,从楚人的早期历史文化起,然后按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的顺序,全面系统叙述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的发展过程,既‘纵通',又‘横通',读后印象完整清晰,是一部很好的楚国史教材,填补了我国楚史教学的空白。”

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楚史专家、武汉大学罗运环教授联名发表《〈楚国史〉简评》(《荆州师专学报》、1997-12-30)一文中,认为“全面系统,主次分明,这是《楚国史》的一大特点。……魏昌同志的《楚国史》,以求实的精神,依据翔实的史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楚国的历史与文化,论点平实,简洁明快,是楚学教材的一部力作。该书的问世,必将大惠于学林和楚学爱好者。”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保昌在《当时只道是寻常——怀念魏昌教授》(长江大学新闻网、2014-04-08)一文中述道:“魏老师出版独著四种,分别是《楚国简史》(1989)、《楚国史》(1996)、《楚学札记》(2003)、《楚国历史文化读本》(2009),被称为‘楚学四书'。”

武汉市钢城二中高级教师游燕凌在《评〈楚国史〉》(《江汉论坛》、1997-08-15)一文中评论道:“该书是一本融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美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优秀的楚史教材,兼备庄重严肃的学术性与通晓明快的大众性,足堪推介。”在《国脉千秋在 江河万古流——评〈楚脉千秋〉》(《文学教育(上)》、2021-03-16)一文中,认为“魏昌的《楚国史》纵向梳理楚国八百年的漫长历史,……既有纵向度的楚史演变,又有横向度的文化、经济、政治、外交等角度的宏观考察和比较研究,具备相当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

“以实为贵,这是魏昌先生治学所信守笃行的宗旨。”时至今日,先生虽已仙逝多年,睹文思人,其“论据求其严实,论点求其平实,论说求其朴实”的治学方法、治学态度,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楚学后辈学人在艰难中探索前行,拼搏奉献。

斯人已逝,佳作长存。谨以此文,祭拜楚史专家魏昌先生。

末学后进,刘、朱、蔡叁君敬上!

◁ 上一篇:宋杰:三国时期阴平的战略价值及对蜀汉政权生存的影响
▷ 下一篇:陈宝良:中国古代镖局的起源及其兴盛——兼及标兵与镖局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