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潘传振:5000字极简版,世界现代史

(20世纪以来,约120多年)

一、二战前(1900年前后—1945年,20世纪上半期,约45年)。主要包括一战与凡—华体系,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30年代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二战与雅尔塔体系等知识点。

1.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上半期连续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沉痛教训,战后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战后凡—华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关系,欧洲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在尊重民族自决的原则下,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德意志等四大帝国遭到摧毁,东欧、东南欧诞生了一批新国家。但是基于分赃目的不可能解决其内部的重重矛盾,也不可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和持久推动经济发展。一战对于文化的重要影响在于,民族自决原则和民族民主意识在欧洲新兴国家和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形成广泛认同,对战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沉重打击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维护民族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在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打击之下,德意日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趁机抬头,形成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因为英法美等国“祸水东引”和苏联客观上的“祸水西指”的纵容默许,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法西斯的局部侵略发展为世界大战。1931年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局部战争开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偷袭苏联,苏联参战,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这是推动法西斯集团最终走向灭亡的根本动力。二战对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教训更为严重,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彰显了人类和平的正义要求,并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等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原则,形成雅尔塔体系,带有明显冷战味道和强权色彩,实质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开始动摇;二战后,欧洲实力进一步衰退,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军事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世界格局逐渐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2.两条道路探索。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竞争和发展的新时期,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在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俄(联)进行了曲折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后者是列宁探索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重要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义重大。20—4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公有制,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或苏联模式。苏联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二战期间卫国战争胜利有着重要意义,但后来体制逐渐僵化并长期得不到纠正,成为90年代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20世纪30年代,同样是遭遇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通过立法手段,一改过去自由放任的政策,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效缓和经济危机,保留了美国民主制度,由此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二战后得到大规模应用。

3.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受十月革命的鼓舞,同时因为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增长,亚非拉地区掀起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动摇。在亚洲,中国共产党诞生并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法西斯等为代表的非洲独立意识已经觉醒,以阿根廷共产党领导工人斗争、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等为代表的拉美地区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二、二战后(1945年—2023年,20世纪后半期和21世纪,约80年)。主要包括冷战和两极格局,新技术革命、资本主义改革调整与世界经济体系,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与发展中国家,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全球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全球治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商贸、金融、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等生活进步,现代移民、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与传承保护等知识点。90年代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是一个节点。

1.90年代前。20世纪后半期,整个世界发生着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形成一套自我调节机制,高科技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无法消除。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经历了苏东剧变的重大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多元特色新文化。冷战局面和两极格局形成与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逐步显现。

(1)世界格局。二战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为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从4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崩溃的演变过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冷战局面的开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是冷战局面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赫鲁晓夫执政后,两极格局逐渐演变成美苏争霸,互相攻守,得不偿失,双方目的都难以实现,给世界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60、70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与发展,日本经济起飞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资本主义阵营的三足鼎立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力冲击着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2)资本主义。二战后期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西方各国吸取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采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改革,大规模应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50—70年代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再次出现“滞胀”现象,西方各国再次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等获得长足进步。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固有弊端无法根本克服,周期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面临许多新的难题。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加强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平等协商,市场干预,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二战后,美国主导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协调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杠杆,推动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逐渐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大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艰难曲折的改革。50—80年代,苏联先后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农业、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最终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思想混乱,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与此同时,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大多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手段,经济获得一定发展,最终没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80年代后,经济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内外交困中,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由此出现了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挫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也出现了许多失误。1966年—1976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经过两年徘徊,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4)民族主义。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先后有90多个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被彻底摧毁。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巴分治,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朝鲜、韩国、印尼、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叙利亚等国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同时,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阿尔及利亚脱离法国统治获得独立,1960年成为“非洲年”,纳米比亚1990年最后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拉美人民继续进行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西印度群岛及周边国家纷纷独立。脱离殖民统治的新兴民族国家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它们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受到本国经济基础和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影响,其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化大多呈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多样化特征。

2.90年代后。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时代要求。

(1)多极化与全球化。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事实证明美国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1993年,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成为世界上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主张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日本保持经济大国,一直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地位。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倡导践行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90年代后,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为突出标志,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各国被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同时,新技术革命持续进步,互联网实现商业化,人工智能技术、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迅速发展,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社会生产力持续提高,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逆全球化主张和“脱钩”做法都不可取,正确的选择是,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关贸总协定在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同时金融也实现全球化、电子化,人们消费更加便利,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面临深刻变化与挑战。进入21世纪后,社会信息化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特征,社会信息化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2)当今世界时代潮流。进入21世纪,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导致世界局势动荡。同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犯罪、生态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难题,全球治理改革成为新的时代要求。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既有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如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同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中国积极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身体力行,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 上一篇:刘永刚:二元疆域观不是研究中国的可取之道——评《流动的疆域》
▷ 下一篇:王向清:毛泽东是如何读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