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希腊化世界”和“希腊化时代”的形成。
前4世纪后半叶,古希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位于巴尔干东北边陲的马其顿在腓力二世的领导下,借鉴希腊和波斯经验,实施政治经济改革,蓬勃崛起。前338年,腓力二世征服古希腊,并制定了向波斯宣战、朝亚洲方向开疆拓土的征服计划,不料在前336年遇刺身亡。拥有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即位后,迅速平定国内叛乱和希腊城邦暴动,从前334年开始所向披靡的远征,由此拉开了“希腊化时代”的序幕。亚历山大率军南下,迅速攻占腓尼基、巴勒斯坦、埃及,又挥师向东相继攻陷巴比伦、苏萨和波斯波利斯,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远征军一度直抵印度河流域,最后亚历山大把都城定在了巴比伦。前 323 年,亚历山大筹备远征阿拉伯半岛时突然病亡(可能亡于疟疾),帝国依欧亚非三分天下,即继续由马其顿人统治的西亚塞琉古王国、埃及托勒密王国和本土马其顿王国等希腊化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希腊化世界”。在罗马军团的扩张过程中,前168年马其顿被占领,前146年古希腊被吞并,前64年塞琉古仅剩的叙利亚地区成为罗马行省,前30年托勒密埃及被占领,“希腊化时代”结束。希腊化时代结束后,地中海周边是罗马帝国时代,波斯地区先后经历了前247—公元224年帕提亚帝国(安息)和224—651年的萨珊帝国,后被阿拉伯帝国占领,一直到蒙古军队西征。
亚历山大远征同时具有破坏性和客观积极作用。残酷的战争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文化的发展进程,甚至造成文化断裂。如希腊城邦底比斯、腓尼基名城推罗、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几乎被摧毁,大量居民惨遭屠戮或被强制迁徙。同时,东征的过程客观上也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包括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希伯来)文明、印度文明。亚历山大努力推广希腊文化,主动吸收东方文化,鼓励重视知识的社会风气,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希腊文化同西亚、埃及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希腊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