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刘志平:秦人接纳中原文明后获得巨大提升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2023-08-31 07:02 发表于北京

作者:刘志平,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来源:《历史评论》2023年第2期,原题《秦人的发展历程与早期中国的族群融合》,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6日

与戎人有密切关系的秦人,因与周人的密切关系而越来越趋向中原文明,表现在多个方面。

农耕文明水准的提升。《史记·秦本纪》给我们留下了秦人善于“调驯鸟兽”,“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而周人较早在关中地区从事农耕经营,其先祖后稷即“好种树麻、菽”,“好耕农”,就是到了“在戎狄之间”的公刘时代,周人仍“务耕种”,由此形成了“好稼穑”、“殖五谷”及“务本业”的生业传统。到秦文公时,秦人东越陇山,进入关中西部地区,所谓“至汧渭之会”,并有“伐戎”和“收周余民有之”的重要举措。此后,秦人逐渐形成浓厚的“重农”风尚,“逐渐拉平了关中东、西部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语言文字及经典文献的运用。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十三年(前753),秦人“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秦人开始设置史官记录自己的历史。而秦人使用文字的时间当早于此,周宣王四年(前824)的不其簋铭文就是秦人留下的文字。大概自此后,秦人开始频繁使用文字,并加入研习、传播、书写中原经典文献的行列,秦人的知识文化水准也有了显著提升。据《左传》记载,《周易》《诗》《书》已成为周王室及春秋各诸侯国通用的经典文本,秦人也在此列。《周易》《诗》《书》在春秋时期成为各诸侯国共同研习和使用的经典文本,足以表明各诸侯国已具有共同的文化观念,也表明当时“雅言雅字”的存在。共同语和方言都属“有声语言”,与此“有声语言”相对应的自然是“书面语言”—— 文字。不过,这种书面语言(文字)是“以通用语为主体写的”,具有稳定性。“雅言雅字”的存在是春秋时期族群认同的重要文化基础。

秦人对“周礼”的选择性继承。周公“制礼作乐”,在夏、商之礼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礼仪文化(即“周礼”),是中原族群区别于蛮夷族群的客观文化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秦对周礼之学习,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但“秦人所接触到的周礼,是变化了的周礼”。不过,也应当承认秦人对“周礼”的选择性继承,目的是要摆脱“戎翟之教”而趋同中原文明。

祖先历史传说的建构。《史记·秦本纪》有“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的记载。秦人祖源是以“母为颛顼之孙”与黄帝产生联系,从而与“颛顼之孙夏禹”关系更近。较周人更晚进行历史书写的秦人,似乎建构了与“夏”更亲近的关系。祖源的层累建构虽不一定能反映历史的真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建构会逐步获得扩大族群认同的客观效果,并成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 上一篇:田钝夫:循吏的风格是“奉法循理”
▷ 下一篇:许超雄:唐代两税法确立两大税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