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赵晓华:清代救灾制度趋于严整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2023-09-07 07:04 发表于北京

作者:赵晓华,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来源:《历史评论》2023年第2期,原题《清代救灾制度为何效果显著》,摘自《人民论坛》2020年第1期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吸纳历代经验,救灾制度严整,主要包括报灾、勘灾、筹赈、赈灾、善后等方面,基本覆盖整个救灾过程。

报灾是救灾启动的首要程序。勘灾,即由地方官勘察受灾程度,确定成灾分数。清代的筹赈方式,包括朝廷调拨、省县协济、地方筹集,以及鼓励个人捐输、捐纳的赈捐等。朝廷调拨是清前期救灾钱粮的主要来源,发帑和截漕是中央首选筹款措施。晚清以降,由于中央财政匮乏,赈捐所得成为救灾款项大宗。赈灾是救灾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赈粮由州县官亲自散给灾民。如州县官不能兼顾,督抚应派员协同办理。赈灾具体内容包括灾蠲、赈济、缓征、平粜、安辑等。赈济由政府无偿发放粮食、款项及其他物资。清代赈济方式包括摘赈、普赈、续赈、大赈、展赈、抽赈、补赈等。有些灾民未及官府勘灾就外出逃荒,归来时已错过普赈,官府应按勘灾时另行登记的数额及极贫、次贫等级,补给相应数额的赈济物资。赈济类别主要包括发放粮食的粮赈、发放银两的银赈和以煮粥救济灾民的煮赈等。

清代非常重视灾后生产恢复,善后制度主要有借贷和安辑等。借贷的目的是维持灾民生活和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借贷的物资有钱粮、籽种、耕牛、农具等。灾民安辑的主要办法为留养和资遣。留养即收留安置外来饥民,赈给口粮饭食,搭棚置屋。为了保证灾民进行春耕,开春之后,由地方官员组织将外地流民资遣回籍。

总体来说,清代救灾制度社会效果显著。明洪武朝是赈济施行较好的年代,“三十余年,赐予布钞数百万,米百余万”,这一力度,远难与清代常年耗银数百万两赈灾相比。

◁ 上一篇:杨国安:地尽其力,仓备饥馑——中国古代备荒救灾的历史经验
▷ 下一篇:展龙:明代救灾取官民协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