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潘传振: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复习导学

■本文发表于《历史学习》(邮发代号6-101)2004年第3期第30-31页


【专题纵览】

近代前期的中国思想领域先后出现过许多社会进步思潮,有地主阶级的新思想、洋务思想,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等,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实现的。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方面,即所谓的“器物”层次。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洋务派为解决内忧外患,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也打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以求富”的口号。

19世纪60、70年代至19世纪末,先后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早期维新派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但缺乏系统性;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集中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再次掀起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标志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发展到了“制度”层次。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展的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并在五四运动后,随着十月革命影响的传播,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的曙光。“向西方学习”发展到“思想”层面。

纵观“西学东渐”下的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制度→思想”或由“学习科技→社会改良→民主革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向西方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重点解读】

1.中国近代思想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如地主阶级的思想是为清政府的统治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近代思想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2.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同时,思想理论是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思想带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近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3.要客观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要注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的观点”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在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解题引路】

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回答下列各题。

1.林则徐、洪仁玕、曾国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制度 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2.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思想的相同点是

A、主张推翻清朝政府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坚持独立自主外交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3.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C、要求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 这是一组关于近代中国思想的比较题,要求对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激进派“民主科学”和洪仁玕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等知识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1题:林则徐和曾国藩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主张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ACD是错误的。

第2题:康有为是改良派的代表,他主张改良变法,并不主张推翻清朝统治,A不正确;孙中山是革命派的代表,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不正确;C项是洪仁玕《资政新篇》中的主张,康有为和孙中山但是并没有这些认识,因此也不是共同点。

第3题: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和激进派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是其共同点;但是他们的手段和方法不尽相同,改良派主张维新改良,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激进派主要从思想领域进行革命,A是革命派和激进派的共同点;D项是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答案 1.B 2.D 3.B

4.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期后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还有人认为,近代中国对西方事务的认识有一个由“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过程。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⑴“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指什么?简要说明促成“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的因素。

⑵结合“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发展过程,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特点的认识。

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近代中国思想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需要对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有良好的掌握,特别强调把思想领域的变革和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机结合,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答案

⑴“器物变革”指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因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以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了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中国全面进入“制度变革”时期。

⑵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缓慢发展过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碰撞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必须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斗争水平逐渐提高,中国人民逐步觉醒的特点,对以后的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 上一篇:潘传振:高考历史专题辅导:“大国兴衰”的历史启示
▷ 下一篇:潘传振:工业革命和中国工业的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