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廖靖靖:“崖山”前后皆中国

来源:历史中国 2023-11-17 16:32 发表于北京

作者:廖靖靖,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历史评论》2023年第5期,原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审“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错谬》,摘自《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年第3期

“崖山之后无中国”是被东洋史学“遗毒”植入、西洋史学错误思潮塑造的伪历史观,追溯其源头和发展历程,充斥着被居心叵测的“他者”书写的历史。

“中国”从宋到元是否出现中止,首先应明确“中国”的概念。中国古代史上,“中国”从未成为某王朝的国号,但这一说法早在先秦金文、《诗经》《尚书》中出现,承载起地域、文化、政权、正朔的概念。“中国”的含义经历漫长发展,由指称狭义的京师,发展为广泛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它形成于汉族,经由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传播四方,是中华各民族之“中国”。

10—13世纪,“中国”一词既是一种政治选择,也代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的实际场域。接续隋唐五代十国“和同为一家”的理念,分裂对峙中的政权在官方与民间层面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占据中原地区的政权依据‘中原政权为中国’的传统观念自称为‘中国’”,同时,“中国”作为“文化中心”、“天地之中”的美称,是边疆诸族政权希望达到的目标。大量史料表明,宋元时期“中国”的内涵在丰富发展,“中华一家”的意义日益突显。

“崖山”之前,辽、宋、夏、金时期“在政治上是分裂的,在经济上是分散的,但是这种分裂和分散并不妨碍统一意识的存在,而且有时这种统一的意识反映很强烈”;“崖山”之后,元朝结束对峙、拓展“大一统”,统治者将元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所以“崖山”前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方向没有变化,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多元文化的内涵得到继承与丰富。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凝聚和演进是元朝统一与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元朝的统治者对“中国认同”与中华法统的维护、对辽阔疆域的有效治理,为各民族的互嵌交融提供稳定的空间,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实现大一统的王朝,“元朝是中国”,从元明清至今都是普遍共识和长期认知。

元朝不仅是“中国”,还是发展的古代“中国”,它的独特性在于打破分裂割据时期的疆界限制,将各族人民置于空间统一的国家中,促进交流融合,使中华文化的传承更广泛、更深入,华夏认同与“中国”整体意识强化。我们透过不胜枚举的案例,共同见证着崖山海战前后中国的屹立,中华文明不仅没有停滞、断绝、消亡,还在继续创造辉煌。

◁ 上一篇:赵世瑜:时代交替视野下的明代“北虏”问题
▷ 下一篇:高全喜:古今之变一直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今天并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