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本站转载学术文章来源于网络,均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如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请注明源自本站,禁止商用。
网盘 管理
返回首页:www.lpwz.net   ✍󠁵󠁳󠁴󠁸󠁿󠁵󠁳󠁴󠁸󠁿 残烛人生: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 ✉️ 互动信箱:admin@lpwz.net    今天是:
潘传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备课笔记

20世纪革命几乎席卷了全球。对中国来说,20世纪更是革命的世纪。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

——王奇生《高山滚石: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一、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底)

1.原因和条件

(1)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和专制独裁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200万人)。

(3)思想基础:前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解放人们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4)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导火线)

2.结果和意义

(1)初步胜利。经过5月4日—6月底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两种主力、两种形式的斗争,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官职,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初步”的含义还在于没有完成中国近代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2)群众基础。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商人广泛参与,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的作用,相比而言,五四运动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广泛参与,但是农民阶级参与并不多)。

(3)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启迪人民觉悟,准备力量团结”,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陈旭麓:要把五四运动看作前面继承辛亥革命,后面带来了国民革命,要在这一连串变动中来定义、研究五四。周策纵: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

(4)比较异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旧民主主义革命,面临的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相同,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对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方式方法也存在一致性,即武装斗争;但二者也有不同,主要包括领导阶级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前途和范畴不同等,其中领导阶级不同是根本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即后期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转为“以俄为师”,1918—1921,中共成立是其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其主要内容。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有零星传播。中国人在自己的著述和译著中最初提到马克思名字和思想片断的是梁启超、朱执信等人。辛亥革命后,在国内的出版物中译介马克思及其原著的内容开始增多。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1.转向原因:

(1)“一战”充分暴露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方案的怀疑。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社会进步,又祸害人类;民主国家之间互相残杀。这说明民主、科学之路行不通。

(2)俄国十月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给中国提供了除封建主义(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即社会主义,鼓舞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世界观观察思考。十月革命震动了世界,也照亮了中国。先进分子从俄国革命中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希望,由学习西方转而学习俄国,新文化运动由此转向,进入了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直接动因)

毛泽东: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五四运动的影响。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4)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早期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这都为新文化运动的转向提供了基础。(经济基础是根本动因)

2.转向标志:1918年7月—1919年10月,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号召学习俄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这是宣传和歌颂十月革命的第一篇文章。1918年底至1919年初,李大钊又在《新青年》等报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强调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20世纪新潮流的胜利,号召中国向十月革命学习,为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3.主要内容:1918—1921年

(1)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始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来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以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如肯定讴歌俄国十月革命:“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胡适宣扬资产阶级改良的实验主义,掀起“问题与主义之争”,梁启超、张东荪宣扬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刘师培、刘师复、黄凌霜、区声白等人宣扬“无政府主义”等。

在五四期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三大论战”,这三大论战分别是:“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通过这三大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三大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所遇到的第一次思想碰撞,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舞台上的首次展示,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最终脱颖而出的前奏曲。”——赵建华《启蒙下的抉择——试论五四时期“三次论战”的历史意义》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包括建立马克思主义社团、建立早期共产主义小组、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出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刊物等。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全国新创办报刊400多种,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刊物就达200多种,其中《新青年》杂志逐渐变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②大量发表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大批进步刊物的创办,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它们以大量的篇幅刊发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译载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1919年5月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仅《新青年》刊载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问题及中国工人运动的论文、通讯等,就多达137篇。

③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方各形成了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北方是北京,南方是上海。在北京,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上海,陈独秀等于1920年5月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讨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这些社团的重要议题。

④马克思主义著作开始翻译出版。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五四运动时期,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仅《新青年》杂志社就出版了8本书,这无疑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⑤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一是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扫盲与启蒙同步。二是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

4.重大意义:最大的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以此为指导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1)性质:与前期新文化运动不同,具有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启发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前途、新的领导阶级、新的革命方法,开创中国革命新纪元,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以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救国理论由主张学习美、日、法等西方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到主张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日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和理论探索,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前进并取得最后胜利。

当时“走俄国人的路”,即主张在中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模式”。受此影响,中共一大制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到中共二大才修改制定为民主革命最低纲领。

由研究马克思学说的早期组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经受锻炼;由国共合作到中共独立领导革命,由城市暴动到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标志着中国革命从“走俄国人的路”转变为“走自己的路”,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5.中共成立后继续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极其重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和传播。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成立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书店,出版发行马列主义著作,并多次组织纪念活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思想。

(2)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全国陷入白色恐怖,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广大文化出版工作者,在中共的领导下,利用公开和秘密的方式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和传播。

(3)土地革命时期,尽管物质条件极其困难,但在党的领导下,这里的文化出版工作者仍然想方设法,用土纸、油印、石印、木板印等印制、出版了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

(4)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是党中央领导抗战的中心,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争取革命斗争胜利联系起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地下组织,领导着马列主义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工作。

(5)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出版发行机构积极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1949年2月,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水平,党中央重新编审了一套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重要马克思主义著作,作为“干部必读”书目,共计12种,一年内印行总数达三百万册,成为建国初期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必备书籍,对培养干部,提高干部理论水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 下一篇:潘传振:《中共成立和国民革命》备课笔记